2016-06-01

亲身经历-2-真的有些地方和100年前一个样?

不说法语就不要在魁北克生活?

好些年前的一个年初,小苏瑞上学报名前,苏瑞妈妈受到的一次打击,就是在网上求助和探讨的时候,听到不少回复说,“魁北克不是加拿大。” “不想说法语就别在魁北克生活!”
虽然孩子还小,但争取公立英语学校的问题已经困扰了她挺长时间了。为了子女未来的发展 英语到底是第一国际语言。不想一辈子呆在魁北克的话,英语就是必需。 一个非常现实的例子:一路从法语学校读出来的孩子,在他们走出魁北克即使去加拿大其它省份求学的时候,会被当成“外国”学生一样要求托福成绩。而且,怎么说魁北克的“语言法案”有悖加拿大联邦法例,有悖人权宪章。
她听说英语社区早有两三个组织,一直在做各种努力,包括舆论上也有法律手段;而她在华语社区做类似的呼吁,不仅反应冷淡,还有人说她“脑子有问题”,有人说“魁北克是法国殖民地”,有人鼓吹“不想说法语的都应该滚出魁省”。这些论调确实非常让人吃惊。
苏瑞妈妈说,她本人对法语文化没有任何偏见;不仅没有,而且从小就喜欢法国小说,雨果的〈悲惨世界〉是她的最爱;但如今却不得不面对因为魁独气氛和魁北克的法语文化背景造成的“悲惨世界”。这个悲惨世界,不是魁北克的法语文化本身,而是当地政府不遗余力的维护法语的地位而人为设置的各种障碍。其中101法案和104法案让人从小就失去了自由地选择学校教育的权利,这是最后的,最为顽固的堡垒。这个堡垒的作用无比强大,无论父母来自那个族裔,来自世界哪个角落,他们的子女,经过10年的法语教育,都将成为法语魁北克人的新的一员。有不甘心者,将面对痛苦的挣扎。
不要以为只是汉语家庭为此而痛苦,英语还是法语的问题同样困扰着所有各个族裔,法语-意大利语的家庭不能自由选择,法语-英语的家庭不能自由选择,甚至英语-英语的家庭竟然不能让孩子就读公立英语学校!你也不要不相信,有些法语-法语这样的家庭,也在争取他们的子女就读公立英语学校!一直以来,这样的投诉和诉讼案件不绝于耳。
101法案在过去的30年里暂时维护了魁北克的“半独立”状态,但这也是魁北克失去了在加拿大经济龙头老大地位的主因。魁北克人希望永远不变,魁北克就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象总部不在魁北克的蒙特利尔银行这样的被世人永远诟病的笑柄。

当宗教遇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阿迪的太太和阿喜的太太又来了。他们两家人都是从小受无神论教育长大的,都有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都刚过来这边,都在找工作。阿迪、阿喜两家人,经人介绍加入了同一个教会。平时教友们亲如一家,定期的学习,合唱,不定期的聚会,互访。每次阿迪太太见到苏瑞妈妈,都会讲起教友们的好处,如何热心,如何帮忙,如何救急。而阿迪也会说起谁是神,谁不是神,哪个教派偶像崇拜,哪个教派不许等等。他们两家都是女孩,他们说,这边社会太开放,女孩比男孩更难管,去教会也是为了她们好。他们也建议苏瑞加入教会,阿喜的太太曾私下悄悄说,等教友们给介绍找到工作就不去教会了,不想把十分之一的工资收入布施给教会。

当亲身遇到网络管制

那时苏瑞妈妈和很多人一样,刚刚开始在谷歌博客上写东西和在国内的家人朋友们分享,那时谷歌在中国还在广泛使用,谷歌搜索排名业务也很红火,谷歌撤离中国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
但刚刚从冬天到春天,她亲身遭遇了间歇性的网络管制,中国国内的朋友无一例外告诉她看不到她的东西,而美国或者加拿大的朋友则没有这个问题。最初她害怕了好几下,以为自己写了什么不该写的,后来就习惯了,这样的状态很快变成了十几亿人的常态,也有人称为新型的“闭关锁国”,感叹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框和百多年前的一样。可不是吗?自称“知识分子”的人群仍然不知道自己为谁而活着,为了“四化建设",  为了“人类解放”,自己和家庭?为了将来有漂亮的老婆?飞洋过海, 也是百年前的前辈们曾经指给我们的道路. 所不同的是, 我们现在还不如百年前. 当年的前辈被后人戴上了留洋寻找救国道路的高帽子, 而现在, 大家只是为了寻找个人的道路。大家很快就会发现, 走到哪里,自由和平等都是虚伪和自私的。
苏瑞妈妈当时一直想不通的不是这些大道理,而是为什么有人会害怕“分享”,害怕一个乐于“分享”的社会?分享是人类文明中多么重要的一环啊?千万年来人类文明的所有传承,全部依赖于分享。

后记

苏瑞一家不久离开了魁北克。十几年前的时候, 他们在国内同一家公司里有四家同事,十几口人从来到蒙特利尔安家;如今,他们全部离开了。
======================


No comments: